九月初在 DevOpsdays Taipei上分享如何從「五步驟聚焦法」的角度來看待瓶頸。
正式進入主題前,我引用了《目標》這本書中的經典故事「童軍健行」請大家動動頭腦。
如果是你,你會怎麼做呢?
首先,可以思考的方向是,童軍健行的目標是什麼?
如果大家用各自理想的速度走,雖然有人能夠提早到,但是最後還是以最慢到達的人才是團隊時間。徒步健行的觀念不是要看誰可以走得最快,而是要一同抵達目的地。
在其中,走得最慢的人決定了最終產出。
所以如果反其道而行,我們讓最慢的人帶頭,就能保證每一個人都能配合得上他的速度,而且到達的時間差不多。
可是不對啊?
我們都比賀比快,這樣我們不就無聊死了?活該倒楣被拖慢?但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無聊的時間(Slack Time),才有時間跟機會去發現我們整個團隊的問題,拖慢我們速度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?
在故事中,就有被賀比拖慢速度的小朋友發現,原來是賀比背了一個超大的包包,所以走不快。起鬨要他打開後,發現原來裡面裝滿了各種食物,於是大家三三兩兩的分攤掉他手上的東西。
最後少了背包重量的賀比,終於腳步飛快起來了。整個團隊的時間也加快了。
上面這個故事這就是「五步驟聚焦法」的一種簡單舉例,重新再複習一次,做了哪些事情:
Step1. 辨識(Identify)系統的瓶頸。
賀比是瓶頸,和前面有一大段距離,他的後面累積了很多人。他很忙碌,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間。
Step2. 決定如何最大化挖掘(Exploit)瓶頸。
改由賀比領隊,任何人都無法影響賀比的前進(例如其他人綁鞋帶、停下來休息)
Step3. 使系統中的其餘一切都服從於(Subordinate)步驟2的決定。
手牽手,大家不能走太快而超越賀比,但大家都匯集在一起,隊伍不會拉長了。
Step4. 突破(Elevate)系統的瓶頸。
分攤賀比負擔、提升整體速度。
Step5. 避免慣性,假如步驟4打破了原有的瓶頸,那麼就回到步驟1(Return)。
找下一個瓶頸。
一般聽到瓶頸,我們都會想說馬上加人、加資源、安排教育訓練(Step4),為什麼不這樣做,還需要Step2、3呢?
很簡單,因為2,3不用額外付出太多成本啊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先找到系統瓶頸,並配合改善,就能找到不少浪費之處。
最後,用《目標》中名言作結:
「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工作的工廠,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工廠。」
下次也試著用五步驟聚焦法,找出在你團隊中的賀比吧。
Erica Liu
Latest posts by Erica Liu (see all)
- Agile Community直播初體驗:愛瑞卡的敏捷教練之旅 - 2020/02/27
- [活動紀錄] 2019 敏捷台中之旅:創造小成功,讓改變持續發生 - 2019/12/29
- 課程筆記:Client Care and Design 客戶關懷與設計 / ICA 文化事業協會 - 2019/05/26